溫老師備課party

08課文「讀寫合一」,怎麼讀?怎麼寫?文字檔聯結

08課文「讀寫合一」,怎麼讀?怎麼寫?文字檔聯結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247170855413829/533027753494803/

課文「讀寫合一」,怎麼讀?怎麼寫? 撰稿/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小學 溫美玉老師 一般在閱讀書籍或報章雜誌時,即使遇到不熟悉的字詞,也不會影響我們對整篇文章的理解。那麼為什麼面對教科書裡簡短的課文,我們卻還需要大費周章的進行「閱讀教學」呢?

●課文閱讀,讀什麼?怎麼讀?

讀者面對篇幅短小、內容淺顯易懂的文章,通常不容易產生深入探究的興趣。當這些文章進入課堂,成為教學的材料時,它們的精采之處就必須靠老師來發掘,老師對文章的解讀和提問,都是影響學生能否深度、有趣、有效閱讀課文的關鍵。

一篇簡單平淡的文章,老師如何化腐朽為神奇?
一篇很精采的文章,老師如何引出手法與真諦?

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審視課文,想想在這一課裡,我們應該讀什麼? 寫作手法(形式表現)──文學的表現形式,提供寫作的「支架」(文體形式)。 文章內容(題材選擇)──知識的傳遞或自身經驗的驗證,提供寫作的「素材」。 文章主旨(作者觀點)──閱讀的真諦,生命價值的發現,提供寫作的「思想」與「價值」。

讀者感悟(感受判斷)──最佳的替代性經驗,提供寫作的「延伸」與「新發現」。

●深度讀,創意寫──美味的一堂課

文章能否引出上述重點,考驗老師對文章解構與認知功力。

一、深度讀

以康軒版四上第八課〈美味的一堂課〉為例,本課對四年級的來說,內容淺顯易懂。如果只是生硬的套用PIRLS進行提問,課堂上的師生可能都會感到缺乏成就感。那麼,對於四年級的學生而言,除了讀懂課文之外,我們還可以讓他們從這一課中學到什麼呢?

對四年學生而言,〈美味的一堂課〉文字已經如此淺白,到底還要學生學什麼?

(1) 課前檢視

在開始上課之前,我們可以先依據前面提到的教學重點逐一審視,先把不需要的部分掠過。

像〈美味的一堂課〉的內容較為淺白,並沒有隱藏的哲學觀供讀者探索,所以在主旨方面就可以暫且擱下。以下僅就表現形式、題材選擇和感受判斷三點來討論:

1.寫作手法(形式表現):

國語教學不應該只教閱讀,還要讓學生能動手寫作。從形式上來看,這篇文章雖然是介紹各國文化,卻不是常見的遊記文章。由這個特點出發,這篇文章或許可以成為學生「仿作」的素材。

2.文章內容(題材選擇):

課文內容提到印度甩餅、日本壽司等有趣的異國風味美食,但敘述較為簡略,缺乏詳細的資料。我們可以從這個方面延伸教學,老師和學生一起找資料,並進行分享和討論。

3.讀者感悟(感受判斷):

在低、中年級的國語課文中,很多文章具有「實用」性質,本文就是一例。在面對這些文章時,我們不必只把課文當作一篇文章來閱讀和欣賞,也可以透過實際操作,更深入的理解課文。所以,要體驗文章中的甩餅、壽司,可以鼓勵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著手。

(2) 課堂活動

經過上述的思考和判斷後,就可以針對各方面的重點進行提問了。 1.內容深究:

(1) 課文是從哪幾個部分來介紹印度甩餅、義大利麵和日本壽司?請從文章中找出相關的句子,並在課堂上發表。

(2) 除了從外形、特色、材料、製作過程、口感、食用方式之外,我們還可以怎樣介紹這些食物呢?有沒有哪些相關資料可以補充?(請學生分組討論,並將介紹內容製作成表格)

(3) 課文中形容食物的詞語有哪些?這些詞語,分別是從哪幾個角度切入形容?又運用什麼樣的修辭技巧?請再蒐集更多對食物的修辭,製作成一本「食物修辭」小書。

(4) 請用這樣的介紹方式,介紹臺灣的一道美食。(學生小組討論或回家作業)

2.形式手法:

(1) 這樣的寫作手法,跟以前學過的遊記有何異同之處?哪些相同,又哪些相異? (2) 如果你要仿作這樣的形式,你會怎麼寫?(學生小組討論並發表)

3.讀者感悟:

想一想,這些食物能否成為創作故事的元素呢?

二、創意寫

余光中先生曾說:「知識、經驗與想像,是創作賴以存在的三條件。」在〈美味的一堂課〉中,學生透過課程習得了「知識」,只要再加上「經驗」和「想像」,三者交互運用,設計寫作課程,學生就能產出作品,這些能力又將成為他的「新經驗」。

以下提案僅供參考。只要理解「從讀到寫」的概念,寫作方式絕對不會只有這兩種。

第一種:經驗┼知識

1.寫作思考:

民以食為天,每個人都有關於食物的記憶和經驗。在這裡,我們將學習如何把「經驗」透過新「知識」──從〈美味的一堂課〉習得的文章結構(鷹架),揉織、整理再產出。從現在開始,把自己也當成作家,寫一篇跟美食有關的文章吧!

2.寫作題目:我的美食之旅

3.寫作綱要:

(1) 你喜歡吃美食嗎?為什麼美食會讓旅行變得很不一樣?

(2) 請畫出你的美食地圖。只要畫出食物及地方或店名即可。(不限遠近,只要走出家門都叫旅行)

(3) 寫出這些美食的外形特色、食材內容、製作過程、口感、食用方式等。

(4) 為這些美食創造一句slogan(簡短醒目的廣告語或口號)。

(5) 描述美食帶給你的生理及心理的滿足和期待。

●第二種:知識┼經驗┼想像

1.寫作思考: 課文中提到了日本壽司的製作過程,而壽司是臺灣人非常熟悉的食物,或許在壽司的食用或製作上,有些學生已有經驗。有了「經驗」,能否透過學生的「想像力」,變出以壽司為題材的精采故事呢?現在很多卡通或漫畫都有這種有關食物的「哏」(有趣的言詞),這也是孩子的另一種「知識」呢!

2.寫作題目:美食大比拚──「壽司」王國嘉年華(想像作文)

3.寫作綱要:

(1) 舉行壽司嘉年華的原因─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嘉年華呢?舉辦的目的是什麼?

(2) 美食比賽規則說明──壽司選手的外形特色、內容物、製作過程、口感、食用方式等。

(3) 選手上場自我介紹──每位選手替自己寫一首「打油詩」,包含上述比賽規則。

(4) 圖像自我行銷──把各種壽司造型畫出來。

(5) 比賽結果由主審公布,並說明評審過程。

以上雖然只以一課課文來示範如何「讀寫合一」,但相信老師們只要能有效探究課文,得到新「知識」的滋養,加上我們本就擁有的「經驗」與「想像」,三者合而為一,學生當然都能「從課文長作文」、「寫作不必另闢戰場」、「讀寫合一」!